蕃茄  

文章  from  聯合報 2008 / 12 / 22

【元氣周報/記者劉惠敏/報導】

 

中國人一向有「藥食同源」觀念,因此對保健食品更是愛不釋手,既是「食物」,多數又做成錠片、膠囊、粉末一樣容易服用。

而現代人多數營養不均衡、壓力大,有人認為一定要補充保健食品,也有人認為保健食品多吃無益,不如多吃不同種類的食物,其實有對、有錯!而保健食品百百種,到底要怎麼吃才有效?

 

營養素缺乏 身體會生氣

 

人體基本上依賴營養素維持生命,包括維生素、礦物質來維持身體正常運作,但多數無法由身體製造,必須透過飲食攝取,長久缺乏時容易出現毛病,例如鐵不足時可能導致貧血,鈣不足時,不僅骨骼發育有問題,肌肉收縮、大腦運作、心臟跳動等等皆有影響,甚至容易疲勞、加速衰老。

榮新診所副院長何一成表示,近年除了傳統維他命外,植物萃取的營養素也相當受到重視,例如綠茶多酚、大豆異黃酮等等,而所謂的保健食品,基本上也都是補充人體所需營養素,以維持正常機能。

 

比一比關鍵1:新鮮度判別

 

不過,何一成說明,以天然食物與保健食品做比較,就可以瞭解兩者之間各有優缺,一般人皆可以透過感官,從生活經驗去觀察、判斷天然食物的新鮮度,也就相對能確定有益人體的成分存在。

至於保健食品,食物的營養素在萃取過程中是否還能保留,則不一定能從肉眼可知,食用天然番茄就可吃到「茄紅素」,肉眼可看到番茄是否發黑,但做為保健食品,一般人並不知道廠商的食物來源。

 

比一比關鍵2:營養素多寡

 

因此保健食品從來源到製成、存放、運輸過程的把關相當重要,但製造流程若有嚴格管控,成品不需要費時耗工料理、方便許多。

保健食品另外的好處則是提高內含營養素的濃度,或把不需要的成分排除。例如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、降血脂功效的魚油,如果能確保來源無汙染,反而比在市場購得不明來源的魚更令人安心,也不會為了要吃魚油,反而吃下過多的蛋白質。

 

先均衡飲食 再適時補充

 

「那我們到底該怎麼吃」?最簡單的作法,仍是老話一句,無論食物、保健食品都必須多元攝取,「均衡」是最有功效。

因此,何一成建議,現代人天天外食實在無法做到日常飲食均衡,可以將低劑量的補充品放進全天飲食的菜單中,最主要的目標是讓自己飲食均衡。

如果很想知道自己缺乏什麼營養素,目前功能醫學可以幫助你實際監測血中維生素濃度,不過檢查費用偏高,部分範圍的檢查從3千到5千元。

 

猛吞胡蘿蔔素 罹癌率反上升

 

何一成提醒,保健食品「不保證健康」,因有需求的人往往是營養素「不均衡」,生活、運動習慣不正常共同造成的。

所謂的保健食品不一定比保健食物好,他舉例說明,學界很早就發現「胡蘿蔔素」是維他命A的分子,吃下含胡蘿蔔素食物,腸胃會依身體需要化為維他命A,有抗氧化、防癌的作用。但後來大規模實驗發現,長期服用胡蘿蔔素罹患癌症機會反而上升近一半,其中主要是生活行為不健康的抽菸者。

從此研究開始,學界不贊成補充單一成分,深綠、深黃蔬果的確可降低罹癌機率,但並非其中單一成分,胡蘿蔔素要合併蔬果中的類胡蘿蔔素,如茄紅素等,才能發揮功效。

因此,就算為了補充足夠營養素,而需攝取保健食品,但日常生活飲食仍須均衡,才能有更好的效果。

此外,研究日新月異,可能有新發現,也可能推翻原本對保健食品功效的理解,例如銀杏因具抗氧化、促進血液循環作用,被認為可促進腦部血液循環,而能減緩老人癡呆症,但最近美國研究,則質疑此觀點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文旦小姐林淑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